3d彩吧第一版第一图库

新闻动态

知名出版社教材竟教孩子“米饭插筷子”, 家长要定期检查孩子书包

发布日期:2024-12-17 23:28    点击次数:179

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,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

最近,又有一些儿童读物的插图被一些细心的家长发现很严重的问题,发到网上,引发了巨大争议。从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插图事件的轩然大波,到近期少年儿童出版社绘本插图争议的持续发酵。

这些有问题的毒教材,有的插图画风诡异,人物形象扭曲,与主流审美格格不入;有的内容存在文化误导,甚至夹杂着价值观偏差,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构成潜在威胁。

这些问题教材就像一颗毒瘤,埋藏在孩子们身上,随时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。到底是谁让这些“文化毒瘤”有机可乘?

01

毒教材”案例分析

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《一读就懂的图画小百科之世界各地的孩子》绘本,本意是向孩子们展示世界各地的文化风俗,促进跨文化理解。

其中最受诟病的,莫过于“筷子插米饭”和“眯眯眼”这两个元素。

“筷子插米饭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是一个带有浓厚丧葬意味的举动,通常只出现在祭奠先人的场合。在日常生活中,这种行为被视为禁忌,是对他人不尊重,也是对食物的亵渎。

在面向儿童的绘本中出现这样的画面,无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曲解和误读,很容易让孩子们误以为这是正常的餐桌礼仪,从而养成不尊重传统文化的坏习惯。这种看似不起眼的细节,实则潜藏着巨大的文化误导风险。

另一个争议点是“眯眯眼”的人物形象。在西方社会,“眯眯眼”常常被用来歧视亚裔群体,带有明显的种族歧视色彩。在儿童读物中出现这样的形象,不仅是对中国儿童形象的丑化,更可能加深西方社会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,不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这种带有歧视意味的形象,可能会对中国儿童的自我认同感造成负面影响,让他们对自己的外貌特征产生自卑心理。

面对这些争议,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。

一些人认为,这只是审美差异问题,家长们的反应过于敏感,小题大做。他们认为,在多元文化的世界里,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是正常的,插图只是图个意思,不必过度解读。

更多的人则认为,这绝非简单的审美差异,而是文化侵略的体现。“眯眯眼”的形象以及筷子竖插的细节,都带有明显的文化歧视意味,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恶意曲解。他们认为,儿童读物是孩子们了解世界、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,其文化导向作用不容忽视。如果教材中充斥着错误的文化信息、扭曲的价值观,将会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格塑造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。

这两种观点的碰撞,反映出社会对“毒教材”问题的不同理解和认知。然而,无论如何解读,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:儿童读物的文化导向作用不容忽视,我们必须以更加审慎的态度对待儿童读物的出版和发行,确保其内容的健康性和安全性。

02

出版行业审查机制的漏洞与改进建议

“毒教材”事件频发,并非偶然,它暴露了出版行业审查机制存在的诸多漏洞。

现有的审核标准,往往过于笼统,缺乏对文化、历史、价值观等方面的具体规范,导致一些存在潜在问题的内容难以被及时发现和剔除。审核流程不够严谨,存在走过场、敷衍了事的现象。一些出版社为了追求经济效益,压缩审核时间,降低审核标准,导致一些问题教材得以蒙混过关。而审核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足,缺乏必要的文化敏感性和专业知识。一些审核人员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了解不够深入,难以识别教材中存在的文化误区和错误信息。

为了有效堵住这些漏洞,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,对出版行业审查机制进行全面改革和完善。

新的审核标准,应该明确涉及文化、历史、价值观等方面的规范,对教材内容的政治方向、文化导向、价值取向等方面进行更加严格的审查。例如,明确规定教材中不得出现歪曲历史事实、丑化民族形象、宣扬宗教迷信等内容。

提高审核人员的文化敏感性和专业素养,使其能够更好地识别教材中存在的文化误区和错误信息。例如,可以组织审核人员学习中国传统文化、历史知识、儿童心理学等相关课程,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。

增加多重审核机制,避免走过场。例如,可以引入专家评审机制,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教材进行审核,确保教材内容的科学性、规范性和文化安全性,还可以建立教材审核数据库,记录教材的审核过程和结果,方便后续的监督和管理。

可以通过设立举报热线、开通网络举报平台等方式,方便公众举报问题教材,并对举报信息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。同时,要加大对违规出版行为的处罚力度,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出版社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罚,以儆效尤。

通过以上措施,我们可以有效加强出版行业审查机制,从源头上杜绝“毒教材”的出现,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、安全的阅读环境。

03

增强文化自信:从儿童读物入手

“毒教材”事件的频发,不仅仅是审查机制的失守,更深层次地反映了我们文化自信的不足。一些人盲目崇洋媚外,对西方文化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,对自身文化缺乏应有的了解和认同。这种文化自卑心理,使得他们在面对外来文化时,容易失去判断力,甚至将一些带有歧视和偏见的文化产品引入国内,对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造成负面影响。

要解决“毒教材”问题,必须从根本上增强文化自信。而儿童读物,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,正是增强文化自信的最佳切入点。

我们应该从儿童读物入手,积极构建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,让孩子们从小就浸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,培养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。

04

构建健康的儿童阅读环境

构建健康的儿童阅读环境,是一项系统工程,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。出版社、家长、学校、媒体等都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,形成合力,共同守护孩子们的精神食粮。

要建立健全内部审查机制,对出版物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,杜绝问题读物的出版发行。

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应该重视孩子的阅读,引导孩子选择健康的、有益的读物。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,应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,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。

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,应该发挥其作用,对问题读物进行曝光和批评,引起社会关注,促使相关部门采取措施。

此外,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,对违规出版行为进行严厉打击,并建立健全举报机制,鼓励公众参与监督,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。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,才能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健康、向上的儿童阅读环境,让孩子们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。[给你小心心]

参考资料:

中国教育报-2023年2月19日-《“日本人参与对中国教科书的审定”的真相究竟如何?》

北京商报-2022年5月30日-《整改“毒”教材要追责到底》

海外网-2021年4月23日-《绝不允许给教材“掺毒”》

中国教育报-2023年2月19日-《“日本人参与对中国教科书的审定”的真相究竟如何?》

北京商报-2022年5月30日-《整改“毒”教材要追责到底》

海外网-2021年4月23日-《绝不允许给教材“掺毒”》
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